【文思不藏私】心理安全感的力量

Vince Huang
Mar 27, 2023

--

這本書是 2021 年底看的,看完之後,剛好在討論年度績效考核,我有感而發的寫下

「人們在工作上有心理安全感時,會覺得可以自在分享顧慮與錯誤,不避擔心招致尷尬或懲罰。他們知道,當自己對某件事感到不確定時。可以提出問題。」最近做年度績效有感,越信任的人對自己的「績效自評」越嚴謹

因為有『安全感』,所以我對於我信任的人,可以坦率的說出自己的不足,也能真誠的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,尋求一起成長的機會。

要讓知識工作蓬勃發展,工作場所就必須讓人覺得是可以共享知識的地方,可以分享彼此關心的重點、問題、錯誤,以及醞釀中的想法。

如果組織中的成員都願意共享知識,而不是害怕陷入窘境,或擔心遭受責備。持續的透過溝通交流、分享顧慮、嘗試錯誤、面對不確定,進而共創激盪出『當下最適合的解決方案』,而不是一言堂、直接指派就可以找到最佳解法。

書中更直接指出『對於「在工作上的看法會受到重視」,如果從 3 成提升到 6 成,組織可以降低 27% 的人員流動率,減少 40% 的工安事故,提高 12% 的生產率』,因此領導者如果能營造出讓員工在心理上感到安全的氛圍,自在的貢獻點子、分享資訊、報告錯誤,就能達到『無所畏懼的組織』(fearless orgainization)。

Google 的『亞里斯多德計畫』(Project Aristotle)也得出一個結論『在我們發現的五種變革動力中,心理安全感最最重要的』。另外四個動力分別是『明確的目標』、『可靠的同事』、『對個人有意義的工作』以及『相信工作會帶來影響』。

為什麼不想說實話呢?

  • 不想顯得無知?那就不要問問題
  • 不想顯得無能?那就不要承認錯誤或弱點
  • 不想被稱為破壞分子?那就不要提出建議

心理安全感的定義

相信就人際風險承擔來說,所屬工作環境是安全的。這個概念指的是,擁有自己能夠表達相關想法、問題或疑慮的經驗。當同事相互信任與尊重,自覺能夠(甚至覺得有義務做到)坦誠時,心理安全感就會出現。

書中指出『恐懼會抑制學習。神經科學上的研究顯示,恐懼會消耗生理資源,把這些資源從管理工作記憶和處理新訊息的大腦部分轉移出去,將有損進行分析性思考、創造性洞察,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』

心理安全感的常見誤解

  • 心理安全感不等於以和為貴:反而有心理安全感更願意坦誠相待,產生有建設性的意見分歧,從不同的觀點中學習
  • 心理安全感不是人格特質:處於心理安全感的氛圍中,無論內向還是外向,都會願意提出想法,表達憂慮。
  • 心理安全感並非信任的代名詞:信任談的是選擇相信他人,心理安全感則是關係到當你做出像是求助或認錯這類舉動時,他人能否正面看待。
  • 心理安全感無關降低績效標準:高度心理安全感及高標準才能有『學習與高績效』

皮克斯『智囊團』(braintrust)的機制

  • 回饋必須是有建設性的,而且對事不對人
  • 評論只是建議,而不是處方
  • 坦率的回饋不是在『挑毛病』,而必須出自同理心

不要輸 vs 想要贏

『不要輸』是一種心態,在這種心態下會有意或無意地專注於保護自己,免受不利的影響;『想要贏』則是尋找機會且必然需要冒險。當目標是不要輸的時候,我們打的是安全牌。而你發現自己想要贏的頻率有多高?這樣的心態轉換可能非常具有挑戰性,因為當你採取的是不要輸的策略時,很可能會達到(不要輸的)目標,但也會錯過成長、創新及獲致更大成就感的機會。

--

--

Vince Huang

A Product Owner in software company, interests include agile/scrum, machine learning and mobile design. 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kuoyuhuang/